600全讯白菜官方网站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红色阅读经典文章推荐


(必读篇目一)马恩列斯经典文章

1.大一、大二学生必读


篇目

著作

推荐理由

1.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这篇是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时的作文,已经初反映出了青年马克思立志“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和“为他人幸福而工作的职业”的崇高思想。

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这篇著作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科学贡献和崇高品格,成为人们研究马克思的生平、事业和历史贡献的重要文献,激励着人们为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

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这篇著作着重论述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观点,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4.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和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光辉篇章和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章主要阐明了阶级斗争的理论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科学证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规律。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既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必要性,又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等。

5.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对自己世界观的转变作了总结,对唯物史观基本要点进行了概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概括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论证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分析了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论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6.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选集》第2卷

这篇著作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和组成部分,完整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科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关系,为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3.大三、大四学生必读


篇目

著作

推荐理由

7.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和第七节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

马克思在“原始积累的秘密”中深刻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客观规律。

8.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总结》第一章和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

这篇著作中,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变革及意义,明确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阐述了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根源,论述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9.

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选集》第2卷

这篇著作中,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阐发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观,分析了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为唯物辩证法的系统化和体系化奠定了基础。

10.

《国家与革命》第五章第二节

《列宁选集》第3卷

列宁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中重点阐述了过渡时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以及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

1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恩格斯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

12.

恩格斯晚年《致康拉德·施米特》、《致约瑟夫·布洛赫》、《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三封书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

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封书信,着重阐述了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历史的客观规律和个人意志的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等基本观点,捍卫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必读篇目二)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经典文章

1.大一、大二学生必读


篇目

著作

推荐理由

1.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本文精辟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状况,指出了中国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可以争取的力量和必须反对的力量。

2.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本文作者分析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态,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提出了党在根据地的政治任务、经济任务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实践论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本文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作者哲学观的代表文章之一。

4.

矛盾论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后为同一目的而写的阐述唯物辨证法,特别是阐述它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著作,也是作者哲学观的代表文章之一。

5.

反对本本主义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这是作者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而写的文章,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观点。

6.

五四运动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本文分析了五四运动发生的阶级基础,提出了“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的重要观点。

7.

《共产党人》发刊词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本文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年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的重要思想。

8.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本文归纳提炼了白求恩的精神: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白求恩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号召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精神。

9.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这是一篇追悼革命烈士张思德的讲演稿,提出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著名观点。

10.

愚公移山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这是一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闭幕词,作者用“愚公移山”这一典故,来激励共产党人和革命军队要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通篇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11.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文集》上篇

作者将祖国比作母亲,把国家遭受日本侵略比作蹂躏,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及自己坚定地从事革命事业的坚强决心充分地展示了出来。

12.

清贫

《方志敏文集》上篇

本篇是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的短文,通过被捕那天的情景描述,展示了共产党人虽然物质上是贫困的,但精神上却坚不可摧。正如文章中写到:“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敬佩、感慨!

3.大三、大四学生必读


篇目

著作

推荐理由

1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本文是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表文章之一,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揭示了两类不同社会矛盾的特点、表现形式、解决方式等,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4.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本文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直到现在还有其指导意义。

15.

反对自由主义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本文论述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自由主义给革命工作带来的危害、自由主义的思想根源,以及如何克服自由主义思想等。

16.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本文从分析中国的社会特点和社会矛盾入手,进而分析了百年来中国革命的社会基础、动力、对象、任务、性质、前途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是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会爆发民主革命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章。

17.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这是一篇系统论述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中国革命要经过两个阶段完成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纲领等的重要著作,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理论。

18.

整顿党的作风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本文是作者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主要分析了当时在党内存在的学风不正、党风不正、文风不正问题。详细论述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具体表现,给革命带来的危害及思想根源等。

19.

反对党八股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作者在《整顿党的作风》这篇讲演中没有深入论述党八股的危害,而本文则正是详细论述党八股的表现,根源,八个方面的危害。反对党八股是整顿文风的必然要求。

20.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一般和个别、领导和群众如何相结合”,着重论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对革命工作的重要性。

21.

论共产党员修养

《刘少奇选集》上

本文全面分析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的种种表现,发生根源,提出了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开展修养以及如何开展修养,对待党内错误思想该持什么态度等。

22.

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

《毛泽东文集》第三卷

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来论述了人的基本特性,也是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表著作之一。

23.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这篇文章从哲学高度,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以无可辩驳的论证,深刻地指出了华国锋同志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立场,它表明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24.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本文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党的历史上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献。

2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本文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